廣東省第十四屆中學生運動會于15日19時30分在中山盛大開幕;2025年廣東省青少年棒球錦標賽暨十五運會棒球測試賽即將在中山國際棒壘球中心拉開帷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五屆運動會也將有十余個競技項目在中山開展……
一場場體育盛宴,不僅是對中山承辦大型賽事能力的全面檢驗,更是這座“體育之城”以賽事為支點、撬動城市高質量發(fā)展的生動實踐。從場館升級到賽事矩陣構建,從體教融合到城市能級躍升,中山正以專業(yè)姿態(tài)與創(chuàng)新思維,詮釋著“敢為人先”的城市品格。
從場館煥新到賽事集群
中山筑牢體育強市硬支撐
中山作為“體育之城”承辦如此多高質量體育賽事的底氣,源于多年來對體育基礎設施的持續(xù)投入與創(chuàng)新布局。在“百千萬工程”的牽引下,中山將體育場地建設融入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大局,以“繡花功夫”激活城市空間。沙溪鎮(zhèn)龍瑞村將廢棄丙烯酸球場升級為硅PU標準球場,配套建設7級看臺與智慧設備;大涌鎮(zhèn)青崗社區(qū)自籌資金擴建籃球場,打造可容納3000人的觀賽空間……這些散布于鎮(zhèn)街的“微更新”,不僅解決了群眾“健身去哪兒”的痛點,更以精細化治理推動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截至2024年年底,中山體育場地總數達11274個,人均場地面積2.64平方米,構建起“10分鐘健身圈”,為賽事落地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在專業(yè)場館建設方面,中山國際棒壘球中心堪稱標桿。這座斥資數億元打造的綜合性場館,不僅承辦過亞洲杯男子職業(yè)籃球聯賽、全國村BA總決賽等高規(guī)格賽事,更通過“文體商旅”融合模式,衍生出酒店、康復中心、特色餐飲等業(yè)態(tài),成為中山體育產業(yè)的新引擎。正如棒壘球中心負責人所言:“我們建設的不僅是運動場,更是連接體育夢想與城市未來的紐帶?!边@種前瞻性布局,使得中山在承接十五運會棒球測試賽時,能夠無縫銜接國際標準,從競賽組織到服務保障全面模擬全運流程,為未來承辦更高水平賽事積累寶貴經驗。
借賽事東風激活城市基因
以體教融合譜寫發(fā)展新篇
中山的賽事承辦之道,始終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從沙溪鎮(zhèn)連續(xù)兩年問鼎全國村BA總冠軍,到中山東升高中棒球隊斬獲亞洲杯亞軍、世界杯第五名的歷史性突破,這些亮眼成績單背后,是中山對體育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賽事不再局限于競技場,而是成為展現城市文化、凝聚民心民力的重要載體。2024年國慶期間,“籃動青春”全國高校邀請賽吸引清華、西安交大等名校學子齊聚中山,3萬人次的現場觀賽與千萬級的網絡流量,讓中山“籃球之鄉(xiāng)”的名片閃耀全國。這種“以賽聚人、以人興城”的模式,正是中山激活城市基因、釋放消費潛力的創(chuàng)新探索。
更深層次的變革,在于體教融合對城市能級的重塑。作為全國首個推行“體教合一”行政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中山通過“一校一品”特色矩陣建設,打通了體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在沙溪鎮(zhèn),14所中小學實現“雙IP”課后服務全覆蓋,每周近900節(jié)籃球課程點燃青少年運動熱情;在東升鎮(zhèn),高中棒球隊與體校聯合培養(yǎng)模式,讓運動員既能馳騁賽場,亦能叩響高校大門。
數據顯示,中山近3年通過體育特長輸送至清華、北大等頂尖學府的學生超50人,真正實現了“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這種深度融合,不僅提升了競技體育的厚度,更為城市發(fā)展注入了可持續(xù)的人才動能。
以賽事為支點
撬動城市高質量發(fā)展新動能
從承辦十五運會棒球測試賽到省中運會的籌備,中山展現出的不僅是體育硬件的升級,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在“百千萬工程”的框架下,中山將賽事籌備與鄉(xiāng)村振興、文旅體融合緊密結合,這些賽事既是對城市形象的立體化傳播,也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正如十五運會宣傳方案中所強調的,中山正通過賽事“講好中山故事、傳播中山聲音、塑造中山形象”,推動城市品牌從“制造之都”向“活力之城”蝶變。
面向未來,中山的體育藍圖愈發(fā)清晰。以棒壘球、籃球等項目為龍頭,中山計劃打造“一鎮(zhèn)一特色”的賽事集群,推動體育與科技、金融、商貿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從“村BA”的全民狂歡到國際棒壘球賽事的專業(yè)引領,從體教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到城市能級的戰(zhàn)略躍升,中山正以賽事為筆,在高質量發(fā)展的畫卷上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這場始于體育的變革,終將匯聚成推動城市全面進步的磅礴力量。
編輯? 張英? 二審? 韋多加? 三審? 程明盛